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仅仅几日的光景,西番军的先锋部队便打到周国和宛国的边境。
在这里驻守的数万京师军,被突然出现的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仅仅一天的时间,数座要塞相继沦陷,西番军也顺势攻入周国的汤古郡。
这便是周国西北方的战况。
汤古郡传回朝廷的告急书信,如同雪片一般,一封接着一封。
新君李据亦是焦头烂额。他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朝堂上,李据询问群臣,谁能率军击溃西番军。
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挺身而出,向李据请缨出战。
其一,西番军确实是来势汹汹,且兵马众多,战力彪悍。
其二,京城现在根本没有多少兵马可以调动,为了平定九王之乱,京师军主力已经悉数调走,剩下的京师军,还得镇守京城,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调往汤古郡与西番军作战?
没有足够的京师军怎么办?只能临时征召新兵!可是,用临时拼凑出来的虾兵蟹将,去与连战连捷、士气如虹的八十万西番军作战,那不是以卵击石吗?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言对李据的影响太大。
朝中的许多能臣名将,表面上是对李据俯首称臣,但内心却是对李据充满质疑,很多人都在怀疑,先皇李惠会不会真是被李据毒死的。
要知道朝中的文臣武将,可都是李惠的老哥们、老兄弟,这大周的江山,就是他们跟着李惠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对李惠的感情极深。
现在李惠死得不明不白,而新君李据又有重大嫌疑,人们当然不愿意为了李据,上战场去与西番人拼命。
出于这些种种的原因,大周的朝堂上,满朝的能臣名将,却无一人向李据请缨出战。
看着下面一个个低垂着头,全都默不作声的文臣武将,李据颇有心灰意冷之感。
以前他不理解何谓众叛亲离,现在,他算是深刻领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