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圣上,便看看这大明魏国公,京师中军督府事,论爵位和品级,当今没几人有这么高了。
他来京城五年,徐家三姝的名头冠绝京城。
中山王家的三个女儿,是多少人遥不可及的梦,也只有燕王朱棣那帮天纵英才方能得其一姝。
而现在徐辉祖居然上赶着要找朱英结亲,居然还被朱英拒绝了。
便是有望远镜这等巧物,再加上这名扬千古的稻种献上,按封赏,算了封赏不猜,那娶了徐家三姑娘,那也是妥妥的高攀啊。
本想劝两句,但圣上都被堵嘴了,他想了想也不说了。
练子宁口干舌燥,给自己盛了碗菜汤,不敢说话,言多必失,默默的就着汤吃馒头去。
徐辉祖倒是没受到朱英的影响,听到圣上都同意了,而且朱英的语气也不想是严词拒绝,所以叹息道:“朱英兄弟,我家境不差的,本来我还想着你两年后科举高中,那时候我妹妹年华正好,到时候门当户对,别人也没什么闲话。”
“但你今日有了这些功绩,科举的事就可以慢慢来,我妹妹作嫁给你,你也不用做什么上门赘婿,到时候佳缘天成,岂不美哉!”
“谁跟你说我要科举了,唉我说阿祖,我都拒绝了,你这样死活要嫁妹妹给我,有问过你妹妹么?”
“长兄如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徐祖辉还想念叨什么,朱元璋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嘲讽道:“哎呀,朱英这孩子本来科举是没问题的,但不知是谁从中作梗,平白成了一个商人籍贯,可惜呐可惜!”
徐祖辉面色一黑,顿时没话可说了。
倒是吃饱了的朱元璋找了根草,剔着牙说道:“就算没改,你小子也没想过参加科举是不!”
朱英点点头,“科举有什么好参加的,卵用没有!”
“咚!”
练子宁把碗重重放在小木桌上,念道:“公子切莫妄言,自隋朝开科举之后,天下读书人皆有了上升之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此乃万千学子的毕生追求。”
“历朝历代,无数百姓只要有意,都会让自家子弟读书知礼识大体,学的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这是何等的壮阔豪迈,此乃天下读书最为推崇的壮举。”
“小公子既为商籍,那不在其职不言其道,免得落一身骂名……”
练子宁堂堂科举榜眼,自身就是靠着过硬的才学方有今日之地位,岂容他人玷污。
所以说起来便是无数的大道理。
朱元璋有心让人劝导朱英,选择带练子宁来算是无心之举,可眼前的局面,正是他想要的,所以只是笑呵呵的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