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说是郑和配合朱高煦,实则是朱高煦配合郑和。
朱高煦只负责找到朱允炆出来的地方,其余的事情还需由郑和来做的。
稍作考虑,朱高煦倒也没强制拒绝,直接应了下来。
其实,这也不完全是为秦锋自己考虑。
朱高煦是朱棣儿子,从哪方面来讲,都不至于有帮助朱允炆出逃的可能。
但他也实实在在发现朱允炆却没把他抓住,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总之有些不太能说清楚。
若由他独自处理此事,难免被人怀疑其中的猫腻。
想要让最后结果多谢可信度,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有第三方来监管。
有了目标之后,朱高煦和郑和配合着马上开展了行动。
另一方,朱棣则把陈朔和秦政学双双喊至了东暖阁。
秦政学和朱棣虽都见过朱棣,但这次却是朱棣第一次主动召他们过来。
二人心中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在二人行礼之后你,朱棣直接开门见山,道:“二位卿家勤勉中忠心,替朕分忧,朕心甚慰,二位卿家所行之事,朕都明白,二位卿家既然有功,朕也不能不赏,秦卿,尔在文渊阁也磨炼一段时间了,即日起去工科任个给事吧。”
六科给事官职虽不高,但胜在分量大。
凡进入六科的,都是阅历较深者,像秦政学这种高中进士不到一年就进入中的,绝对算是坐着火箭的升迁速度了。
朱棣虽没有明说,但究竟是因什么原因升迁上去的,显而易见。
对于朱棣的特别升迁,秦政学连连道谢。
只不过,朱棣的安排着实是有些耐人寻味。
六科和都察院勾结,六科基本已被陈瑛掌握在手里了。
秦政学一直与陈瑛走的特别近,把秦政学安排在六科,无疑是增加了陈瑛的分量。
按照一般逻辑考量,这的确是有些难以了解。
只不过现在的秦政学都沉浸在兴奋中,哪会考虑这些问题。
就在陈朔跃跃欲试时,朱棣随之道:“陈卿举人功名,若进庙堂恐有朝臣不服,去国子监进修吧,下次会试高中后,朕以此功绩在加以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