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清楚这次回来的用意,势必要将韩小玲带回去的。
可是,他又不想太过勉强,胡搅蛮缠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他记得很清楚,韩小玲当时离开时依依不舍的样子,他也相信韩小玲也知道自己的用意,无论如何,得给她时间,尽可能地说服才是最好的。
韩小玲打开车门,再次返回作坊,在工位上坐下。
王明远也跟了上去,在一旁看着。
韩小玲做的,显然也是临时工,就这条街道两旁,还有几家作坊,都是糊各种型号纸盒的。
这年头,在忙碌一天后,简单吃过晚饭,很多人都会马不停蹄地摆开架势,全家老小齐上阵,忙碌着各自从小作坊里接来的手工活计。
这是非常常见情景,哪怕这里是海城,经济是最为发达的地方,但大部分人,依然贫瘠困难,都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赚点加工费补贴家用,一直忙碌到深夜,直到一盏盏灯火毫无生气地渐渐熄灭。
作坊里糊的火柴盒,是那种外盒草板纸的。
盒面上已经有了商标和各种图案,各种样式都有,有些图案还很漂亮。
王明远在网站上还看到有人收集各种图案的火柴盒,当做藏品。
现在,小小的火柴盒上也有了商标,由小见大,何尝不是一种经济复苏的标志。
要换作是早几年前,小小的火柴盒上,几乎不会出现商标,有的只是一句句语录。
火柴盒外盒糊起来很简单,拿起一摞十来片裁好的草板纸,捻开后一齐刷胶,然后顺着压线的痕迹,逐个折好粘牢,用铁夹子夹一阵,待胶干了就行。
最繁琐的是糊内盒。
王明远站在一旁,看了好半天,愣是没能将整个过程看明白,又是刷浆糊,又是弹放窄木条,又是上模具什么的……看得王明远眼花缭乱,自己脑子都觉得像是一团浆糊。
韩小玲就不一样了,许是做的熟练的缘故,只见她小手翻飞,转瞬成型,熟练得让人心疼。
都是给生活给逼的。
这让王明远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曾经历过的流水线,整日像台机器一样,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工序,然后熟能生巧,打着瞌睡都在下意识地重复,还不带出错的。
在作坊里工作的,几乎都是妇女,在王明远进去后,一个个投来异样的目光,但这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自己手头的活计上。
直到王明远拖了根凳子,在韩小玲旁边坐下。
内盒他搞不定,外盒还是可以的。
他准备帮点小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