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汤醴是开国功勋子嗣,亦将会是外戚。
同样是牵扯甚广啊!
只是,等到汤醴说完之后。
文官们就看到,自从中山王徐达薨逝之后,就此便不再在朝堂上表明立场的魏国公徐辉祖已经是慢悠悠的站了出来,走到汤醴的身边。
“臣附议。”
徐辉祖的话很少,直截了当就表明了自己赞同皇太孙。
中山王府也站出来了!
这可是大明朝多少年难得一见的场面啊。
文官们还在心中惊讶之时。
便见武将班列里,已经陆陆续续又有功勋武将们一一走了出来,跟随在徐辉祖和汤醴之后,躬身附议。
陛阶上,朱允熥目光闪烁。
他想到了汤醴会出班附议,却没有想到魏国公徐辉祖竟然也能够站出来附议。
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不由的,朱允熥看向殿前的徐辉祖。
只见此时的徐辉祖也正好抬起头,两人默默的对视一眼。
徐辉祖此刻心中也是万般无奈,却又心甘情愿。
一来,中山王府终究是出身军中。朱允熥意欲将这一次南征回京的伤员们安排成为应天府的粮长,这对中山王府来说是一桩好事。
自己支持皇太孙的意见,不如说是为了在军中同袍面前卖一个情面。
二来,那红薯大抵是高产的,虽说明年首要是在应天府栽种,但谁又能说不可以同时被栽种
到交趾道那边去。
当初自家那个傻妹子不要那三十万多万亩的田地,换来了以中山王府为首的大明民间海船制造行业,但最后田地却还是一亩不少的转到了中山王府的名下。
三十多万亩的田地,哪怕只是一半种上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