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甜饼

繁体版 简体版
一个小甜饼 > 摆皇 > 第七十五章 分土地,搞开发

第七十五章 分土地,搞开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小歹青你的土地向北迁移一百五十里,紧挨炒花的土地。”

“谢皇帝陛下。”

“永平王的土地依照原来向西、向北各扩大一百里,以后就是永平王的土地,朕还要给你修建王府,而且修建寺庙,再修建一个像热河上营一样的集市,到时你们都去永平王的土地交易。”

“谢皇帝陛下!”土蛮也获得很多好处。

“长昂、长秃你们的土地向东扩张,一直到科尔沁部边缘,以后热河上营以东四百里都是朕的放牧区,你们可以在老哈河以北放牧,或者向东放牧,不能再向南放牧,以后这块地要开荒耕种,放牧牛羊。”

万历所说的就是辽河平原,他要把辽河平原握在手中,以前大明不太重视开垦,洪武时期耕地就达到十亿五千万亩,民户田地八亿五千万亩,军户田地两亿亩。

当时卫所制度有些类似建设兵团,太祖给每户军户发田一百亩,洪武时期总计两百万军户,太祖养兵不费一文钱,就是这个时期,不止不费钱,还能收赋税。

唐朝天宝时期耕地面积最多八亿五千万亩,大明开国二十年民户耕地就有八亿五千万亩,洪武时期田地赋税三千零四十九万石,这还是三十税一征收的赋税,后来太祖又减赋税一次,定在两千九百四十三万石。

民田就比唐朝全盛时期耕地多,加上两亿亩军田,远迈汉唐不是胡说,历朝历代大明田税最少,三十税一,汉朝十五税一,唐朝赋税乱七八糟,就是历史书上明朝灭亡的加派的辽饷、各种加派,清朝顺治时期也在收,清朝把明末的临时加派定为永额。

现在大明人口增多,人丁赋税就不能继续征收了,人口多,耕地面积紧张,那么就要开拓新耕地,这也是万历皇帝迁移五十万百姓到热河上营开垦的原因,以后再把辽河平原开垦出来,可以安置几百万流民,加上清查田地,皇庄、王庄、宗室、勋贵、文官、士绅侵占的田地退还给百姓,可以安置几千万流民、隐户,大明的耕地面积还会上涨。

万历皇帝理想状态大明耕地十二亿亩,大明人口一亿五千万,人均耕地面积八亩,现在一亩地平均产量一百一十斤,不要以为产量少,民国时期一亩地产量才一百二十斤,没有化肥产量就这样。

长昂、董狐狸他们种地,一亩地产糜子七十斤,产土豆一百五十斤(一石),北方寒冷产量就这样,南方可以一年两产,北方一年只能一产,而且产量很低。

京城以大兴为例,一亩地产小麦一百二十斤,这已经超过民国时期,因为天下太平,百姓有时间照顾田地的原因,产土豆一石零八十斤,因为气候的原因,产量相差很大,而且蒙古人对耕地不擅长。

大明如果耕地十二亿亩,一亩地平均产量一百二十斤,总计产粮九亿六千万石,三十税一,三千两百万石粮食,一两银子两石粮食,田税一千六百万两。

如果取消丁税(人头税)、杂税,摊丁入亩,改田税二十税一,就是四千八百万石田税,两千四百万两白银。

实行摊丁入亩百姓以后只交田税,能够避免官吏摊派和盘剥,朝廷增加税收,没有隐户和流民问题,削弱士绅豪强的影响力。

再整理盐税,收取商业税,增加这两项财政收入,把压在百姓身上的压力,向商人转移,这样社会更稳定,可以解决贫富差距。

万历皇帝不懂政策也不懂商业,可是他懂摊丁入亩,增加官员俸禄,增加财政收入,限制土地兼并,反腐败,强化军队,这些他都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