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小队伍,约莫十余人,不过却是仪仗满满,前面有两名骑兵、举着旗牌的衙役开道,上面写着“巡按山西御史”字样,中间是一顶四抬官轿,后面又是两名骑马的家丁模样的人以及几名举着旗牌的衙役。
这些人是从灵石县城南门出来的,然后又奔着南面而去,显然是去霍州或者平阳府的。
在北面介休县城的南面,卡在山口的灵石口关已经被龙十三拿下来了,也就是说,这位山西巡按御史显然不是从太原府经介休县过来的。
他招来龙小石。
“大当家,这样的话,此人肯定就是从温泉堡过来的,从温泉堡出发,有驿道通往雀鼠谷的中段,就在灵石县城北面不远处,温泉堡是谷积山中仅次于吴城的大型军堡,此人显然是去查看官军围剿高迎祥部的状况的”
(温泉堡,后世交口县)
“得知此人要到,走到半路的颇希牧只得又返回来,巡按御史虽然只是七品官员,但位卑权重,可以弹劾一省境内所有文武官员,颇希牧也在内,故此,就算有十万火急的军情,颇希牧也只得折回来”
“然后此人在县城歇息一晚后,又继续南下,去督查宣大总督张宗衡统领的平阳府人马”
龙十三一听眼睛大亮。
......
雀鼠谷。
所谓雀鼠谷,指的是从灵石县城以北的两渡关(后世两渡镇)开始,一直到南面的阴地关(后世南关镇)的这一段汾河河谷,由于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在古代认为连雀、鼠都很难通过,故有此名。
到了明代,这里已经成了关中、河南去往大同、京城的主驿道,但这一段的驿道也只有大约两米宽,只能通过一辆大车,依旧是险峻无比。
山西巡按御史张振孙端坐在大轿里,看起来双目紧闭,实际上其左眼皮正在微微跳动,显然正在思虑事情。
眼下在整个山西,负有监察、督导之职的除了他这位文官,在宁武关还有一位监军太监,他除了是山西镇的监军,还是整个山西由内廷负责矿场矿监的顶头上司,还是如今御马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神机营的大太监王之心的义子。
刘允中,御马监原从四品的左少监,调到山西后便挂了“御马监提督太监”衔(如同各地的总督、巡抚挂兵部侍郎衔一样,便于行事),督查太原府的兵事。
而张振孙则督查太原府以南诸州兵事,包括平阳府、汾州、辽州、沁州、泽州、潞州。
当流贼纷纷东出谷积山以后,张振孙辖下就有两路大型流贼队伍,一路就是紫金梁等,其早已经东去沁州,另一路就是高迎祥等,眼下由于宣大总督张宗衡的大军已经封锁了其东出谷积山的所有道路,让其窝在原地动弹不得。
于是张振孙便起了全歼高迎祥这一部的心思,以稍赎自己“坐视贼寇经晋中直奔辽、沁二州”之罪。
故此,这几日,他是马不停蹄地在各处险关要隘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