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后这里,将人轻巧换了个名儿送慎刑司后,转头就跟皇上回了一声。
顺便提了一嘴给她找活干的熹妃:“她胆子小不敢料理宫人,信妃又正在闭门养身,熹妃就将人一路压来了承乾宫。皇上也知道,蠢人口中的流言蜚语,理会了才是叫他们得意,臣妾就换了个名头,将那两个宫女送了慎刑司了。只是这两个小宫女是打何处听来的,背后是否还有人指使,臣妾倒不好铺开查了,否则若是让有心人把这些话扬开,信妃可要难受了。”
皇上听了神色也淡下来,显然不快:“皇后做的很好。倒是熹妃,在宫里多年,连两个小宫女也不敢料理吗?这样的人,直接送慎刑司就是了。”一路送到皇后宫中,叫有心人打听了又是一桩事。在皇上眼里:这样背后言三语四的宫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该送慎刑司,再有再送,这么愿意嚼舌头,就去慎刑司里嚼。
皇后从养心殿出来,只觉一身轻松,这事儿算是甩出去了。
而皇后刚走,皇上便召慎刑司掌司面圣。
这件事,他自然要替永和宫料理了:就她现在这个困得冬日狸猫一般不睁眼的样子,外头有什么风言风语,想来也没精神管。
于皇上心里,她身孕是自己的,麻烦自然也该是。
皇上是见过太多捧杀二字的,当年他们这些兄弟,谁没有被皇阿玛看重一阵子,谁没有当过箭靶子。
外头传得越烈烈轰轰,被人捧得越高就越难下台。
如今她刚有身孕,男女都未知,就有什么‘天大的福气’‘真龙下凡’这种小话在宫人间流传。
那将来孩子真的生下来,若是个阿哥,岂不是要被‘捧’成众望所归的太子爷,心窄点的只怕都要吓死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皇上脑海中忽然冒出这句俗话来。
这话原是团结力量大的意思,但于皇上这儿却是另一重理解:若是有人点起第一捧火来,就会有各种心思的人拾柴添柴:反正火都点了,不烧白不烧。这一聚众烧柴,火就冲天而去。
就像当年老八被满朝文武举荐做太子,那些人里,多少是真的忠于老八的,多少是投机分子,见这火已经起来了,我也不能闲着上去添一把柴的,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