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孝惠当新鲜八卦听, 女校这边则是故意套近乎。借着先帝对老太后的孝顺,低调的给自己弄了个护身符。
后来孝惠去了,在新任太后不曾上任前,黛玉并没有听从谁的意见带着女校站队。
大清有被废的皇后,却没有被废的太后,所以她不光不会站队,她连皇后都不会选择。
黛玉知道,即便女校有了与这世间男子抗衡的底气和能力,但只要当权者还是男人,女校就永远不能将真正的心思亮出来。
想要成功,就不能冒进,不能将大好前景毁于一旦。
虽然黛玉也有心借着宝钗没上过女校这事给女校打一波广告,最终却因为心底的柔软和坚持没有朝这个方向推进。
她让人整理了一回女校的学生录,从女校历届毕业生里挑了十多个家庭美满,夫妻和睦,子孙满堂,婆媳关系处得极好,本人好名声在外的毕业生出来搞了一波宣传。
除此之外,黛玉还着重挑了两个早年丧夫,独自扶养儿子成材的事例出来,大力塑造了一回忠贞形象的同时,又将孟母三迁的事提溜了出来。
总之就是拿出那些附和当代审美和价值观的女校毕业生来宣传女校,至于那些将婆家一家老小都收拾成鹌鹑的,带着孩子和家产改嫁的,坐产招婿的,一门心思干大事业,以前嫁到草原跟自家人抢权的……等等,等等都不在宣传名单上。
就是一句话,凡是女校出品,皆是精品。
←_←
黛玉不踩宝钗,宝钗却卖了湘云一个人情。
在自传上说参加女校入学面试时,她被刷了下来,如果当年她能就读女校,也许也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
看到自传上这句话的时候,湘云有些懵,她开始回想女校的建校史和宝钗进宫的时间。半晌,湘云双手撸了把脸,然后写信给黛玉和小姑娘叫她们看看京城那边的情况,如果可以就别牵连无辜了。
这年头是真的不敢犯事呀。
一个弄不好,全家老小,阖族亲戚都要跟着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