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他批奏章的时候总是抱着一蹴而就的心态,想着尽快让自己熟悉朝政,尽量将遇到的每个奏章都处理好……
只是这些日子以来,累死累活还没什么大成效,甚至李乾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还一直被秦桧这个老狐狸牵着鼻子走。
而且操心朝堂动荡的事儿也极大地消耗了李乾精力。
在这样双重的心力交瘁之下,他突然醒悟过来。
要是整天这样,李乾估计到自己累死也不见得能做出什么大成效来。
偌大一个王朝,千万里疆域,其中每天发生的事儿难以计数。
自己就是想熟练朝政,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个中老手!
人家秦桧严嵩这等天资纵横之流,也是用数十年的功夫才能到这种程度呢!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有时候越是想着急地去做某件事儿,就越是难以入其门径,反倒会适得其反。
而李乾改变了心态后,也不会在一个看不明白的奏章上面钻牛角尖儿了,而会多多思索秦桧对其的解释。
这种情况下还有不懂的,那就只是记下来,也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琢磨了。
反正日后早晚能再碰到差不多的事儿,到时候再拿出来比对比对,肯定就会有所得!
在这种心态下,李乾发现自己处理奏章的速度变快了,心情变好了,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而且更棒的是,他练的这八段锦也有了进步。
现在李乾已经能把左右大腿都掰直到头顶,做成个竖一字马的姿势了。
这就代表着,李乾已经能标准地完成第一式,开始渐渐向第二式努力了。
至于成效,自然也是有的。
李乾说好,妃子们也说好。
尝到甜头儿的李乾更是不愿意放下这东西了,眼下他正在连吕布教给他的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只是练着练着,一个红衣宦官捧着奏章神色匆匆地跑到了政事堂门口。
“老祖宗……”红衣宦官对魏忠贤使了个眼色,把奏章递给他。
老太监一看就知道事情不一般,看了看奏章封皮,陇西郡来的,顿时心里一凝。
老太监点了点头,待宦官走远后,这才进到政事堂里面:“陛下,这是奴婢之前让人盯着通政司,一有大事就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