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然不觉得朱榑的话有什么道理,但他却觉得,朱棣此刻理亏,本就该设法缓和双方关系,而不是落井下石。
心中暗自感慨,朱元璋脸上却没有表露分毫。
他看向朱榑,问:“你四哥的话,倒也没错;若这些人再起歹心,对咱大明来说,可是个不小的麻烦。届时你打算怎么做?”
朱榑见避不开这个问题,只好如实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父皇,谋反之事,本就是为了加官进爵;
他们之中,虽说有着并无爵位的,可大多还是身负爵位,而且还是侯爵;
试问就算他们造反成功,所得难不成还能超过公爵吗?”
朱元璋一时没反应过来,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啊,”赵风笑着解释:“父皇免了他们的罪,趁机夺了他们一部分兵权;至于剩下的,再进一步也只是差了些钱粮,想来他们只要不傻,就没必要再去造反。”
说完,朱榑看向朱棣,眼中带着一丝复杂。
瞧见朱榑的眼神,朱棣冷哼一声,道:“人心难测,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再纠集到一处,对咱们大明图谋不轨?”
朱榑冷笑一声,道:“道理很简单,他们这些人,没了胡惟庸,没了永昌侯,本就是一盘散沙;
放眼朝堂,如今还有谁能有势力,让他们甘心听命?”
说着,朱榑从怀中摸出一个折子,再度递向朱元璋。
【老四胡搅蛮缠,看来还真得用杀手锏了。】
【原本以为,这些人的事,可以一笔带过,我也免去得罪人了,现在闹成这样,看来是保不住咯。】
他递过折子的同时,心中又在腹诽。
听到这些,朱元璋眼中带着一丝诧异,不明白朱榑为何要保全这些毫不相干的人。
他可不相信,朱榑会是为了北方防线,或者朝堂上的自保。
要知道,这些武勋大多数不怎么在朝堂上出现,根本就不至于会像文官一样,联合起来弹劾他。
待到将折子接过来,朱元璋匆匆扫了几眼,眼中立刻多出几分惊疑。
这折子上,清清楚楚写了这些官员的贪腐之事,其中竟然详细到了年月日,以及具体的金额、经办人。
不待朱元璋想明白,朱榑却已经跪在了地上。
“父皇,儿臣知道您一向痛恨贪腐,但此事已经发生,当日胡惟庸便是靠着这些人的这些罪证,才将他们拉下了水。
为大明江山考虑,还请父皇追回欠款,予以处罚,但却万万不可公之于众,兴牢狱之祸殃。”
朱元璋眉头紧锁,问道:“老七,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注意到朱元璋称呼上的变化,朱榑心中一动,知道自己还有希望。
他将头垂得极低,冲着朱元璋道:“自然知道,只是父皇,儿臣以为,若是追究他们,至少要牵连数千户人家,甚至还有些军中之人。
儿臣清点过,这些人的数目其实并不算大,但累积起来,却实在不少。
若依着本朝律例,他们是要剥皮食草的,可这些都是武勋,您这么做了,必然引得天下震动,甚至不知情者,还会攻讦于您。
再者,这些人会从贼,也是因为过于恐惧惩处,若是这些人被处以剥皮食草,到时候,只怕还会有不干净的人,铤而走险,对我大明不利。”
朱榑这番话,其实存着不小的漏洞。
但他却觉得,朱元璋只要还念及旧情,便会顺着自己的说辞,对功臣们网开一面。
毕竟武勋的底气,便在于往日立下的功劳,除此以外,便是手中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