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榑的话,朱元璋显得有些奇怪。
他冲朱榑问道:“国子学乃是天下学子荟萃之地,竟是饱学之士;他们若是闹事,从来都是最棘手的。
你就半点不怕,因为他们,咱会免了你的官职?”
朱榑闻言,一时没忍住,又在心中腹诽起来。
【要是能被免职,那就好了;被逐出京城才最好!】
【只是以您老人家的脾气,会让自己的面子蒙羞吗?】
“父皇,这些人早就蠢蠢欲动,只是儿臣并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这一步。”
说着,朱榑便开始讲述起,近些天,锦衣卫得来的消息。
“近些时日,锦衣卫四下搜捕、侦缉;
朝廷之中,百官怨声载道;一些流言蜚语传到监生那里,他们便已有愤愤之意。
只是锦衣卫近来的精力,都放在了查办永昌侯的案子,以及调查贪腐等事,一时没顾得上国子学那边。”
朱元璋闻言,眉头几乎快拧成绳结。
他吸了口气,正要再说什么,一旁垂首的那人,却已经开口补充起朱榑的消息。
“陛下,齐王所说属实;今日国子学打算闹事,也是因为……因为您对官员实施廷杖,消息传过去后,引得他们不满。”
这话一出,矛头瞬间就回到了朱元璋的身上。
朱元璋是何等样人?平日里便是官员要妄议他的政令,都会受到惩处,或是调查。
如今对方只是一群学生,却敢因为自己的奖惩生事,朱元璋哪里会轻易容忍。
短暂的思忖后,朱元璋再顾不得什么千古骂名。
他冲朱榑下令道:“你速速回锦衣卫去,抽调一批人手,将国子学围了,没有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
朱榑闻言,正想劝谏朱元璋几句,可还没开口,朱元璋就已经继续补充起自己的命令。
“另外再安排人手,到国子学中,将带头的人揪出来,带回锦衣卫里,严加审讯,务必查出,背后主谋是谁!
咱就不信,只是一些学生,便敢搞出这么大的事来!”
朱榑暗暗叹息,心中腹诽。
【若是真这么做了,千百年后,还不知道得背负什么样的骂名。】
【文人最是记仇,我带队做了这事,以后还不得把我写成秦桧、高俅之类的人物?】
听到朱榑的担忧,朱元璋的心里,也不禁生出一丝犹豫。
不过还不等他的心思,有所改变,朱榑便已经继续腹诽,说出让他颇为气愤的内容。
【老头子戎马半生,又是开国之君,后世帝王必然会为其避讳;可我却是惨了,到时候还不知得被人如何唾骂。】
【只怕真的这么做了,我别说就藩,做什么逍遥王爷、富贵闲人,就是想要老老实实留在京城,都是奢望了。】
这番话一出,算是触怒了朱元璋的逆鳞。
他瞧这依旧站在远处的朱榑,怒道:“还愣着作甚?咱的话,没听到吗?”
朱榑不知道朱元璋能听到他的心声,见朱元璋如此恼怒,还以为是朱元璋觉得皇帝威严被人触犯,所以心中恼怒。
他冲朱元璋行礼说道:“父皇息怒,儿臣以为,此事还当从长计议。若是贸然围了国子学,到时候流言四起,只怕对父皇的声誉颇有影响!”
朱榑这话,说得漂亮,可有了他的心声在前,朱元璋自然是半个字也不愿相信。
盯着朱榑,朱元璋道:“你是怕咱的名声受损,还是怕自己遭人忌恨,千百年后,落得个恶名?
咱告诉你,史笔如刀,可这刀却是握在咱的手上;
你身为皇子,只要好生为咱分忧,便没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