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故意问了一句,同时双眼紧盯朱榑,想要确定,后者是否发自真心。
别看他能听朱榑的心声,可作为帝王,朱元璋内心里,却始终存了一丝怀疑和防范。
好在朱榑所说的,也的确都是真心话,因而回答后,倒也没有什么纰漏。
“父皇明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人只是听到些风声,便已经急不可耐;
若是真的有朝一日,朝廷里出了什么变故,那他们岂不是更要弄出许多是非?”
说完这话,朱榑突然意识到了一丝不妥,可就在他想解释时,朱元璋却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礼单就留在咱这儿,至于礼物,你暂且收着吧。”
朱榑闻言,先是一愣,紧接着便是满腹狐疑,想不明白,朱元璋怎么会有这种决定。
可能是看出了朱榑的心思,朱元璋笑道:“你别高兴太早,咱可是说过,暂且收着;不是真的就给了你。”
朱榑一瞬间,便想到,朱元璋只怕是想借机对这些人进行调查。
果不其然,他心念才动,朱元璋便已经说了出来。
“等到日后腾出手来,这些人的情况,都仔细查一遍,若是脏官,自然是一个不留;可若是只想投机谋利,那咱便当什么都不知道,也没什么。”
说完这话,朱元璋露出一丝笑容,那副模样,看着倒是有些憨厚。
可朱榑心中清楚,看似憨厚的朱元璋,内心里比谁都要恐怖。
思虑再三,朱榑提议道:“要不然,儿臣将这些礼物送到宫中?”
朱元璋摇摇头,道:“只是些礼物,你来回折腾,日后麻烦不说,还可能会打草惊蛇。
若是这些人真的有罪,那些东西,自然是要充公的;
但若没罪,那你们私下送礼什么的,自然便都是你的,你又何必送过来给咱看?”
朱榑闻言,心中越发糊涂。
他正想再说什么,朱元璋却是继续说了下去。
“今日蓝玉投案,这件事你可有什么看法?”
朱榑听到朱元璋的问题,只觉得头大如斗,可又不能拒绝回答。
他咧嘴一笑,努力压制着内心里的不安。
“父皇明鉴,胡惟庸案牵扯了太多人,可谓是震动天下。
永昌侯纵然军功赫赫,可终归是臣子,他会心生忧惧,提前自首,也算不得什么奇怪的事。”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话是这么说,可咱和蓝玉认识这么多年,他的性子咱最清楚。
他可不是一个平白便会认输、服软的人啊!
依咱来看,这背后,只怕还有人在推波助澜,甚至是给他出谋划策。”
朱榑听到朱元璋的分析,虽说也觉得有理,可同时也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蓝玉乃是朝中重臣,和朱元璋的关系又几位亲密;能在他身边有话语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若朱榑真的主动提议调查此事,日后查出了哪个大人物,说不定又是一桩麻烦事。
见朱榑沉默不语,朱元璋索性直接追问。
“你觉得蓝玉一案过后,对蓝玉,该如何安排?”
朱元璋都说到这种问题了,朱榑再不说话,自然也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略微犹豫后,朱榑答道:“儿臣以为,用人不疑;
蓝玉毕竟是朝中数一数二的武勋,而且如父皇所说,他和您交情极好;
既然他今日能来请罪,便说明,他对您应当没有反心。
若您对其宽宥几分,到时候,他也理应会感恩戴德,绝不至于再有什么不规矩的事。”
朱元璋闻言,略微思忖,却并没有就着这个话题,再继续说自己的看法。
他盯着朱榑,问:“若咱要你监国,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