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公府内,李云义转身回来,不多时便见到数名年轻人正在院落当中相聚。
跟喝的晕乎乎的,颇有狂士气息的董昭毛玠刘馥不一样,鲁肃更像是一个暴发户。他穿着的绸缎衣服,更是商人,而非士人,与这其三人泾渭分明。
李云义快步走来,脸上并无笑容,他转瞬便到了众人身前,在亲卫的提醒声当中,几个人这才发现这年轻人居然便是大名鼎鼎的齐公。
鲁肃严肃,正色道:“小民鲁肃拜见齐公。”
“毛玠,董昭,刘馥拜见齐公。”
“你们三个先去醒酒,今日所见并非公务。明日之后你们才是大汉官吏,今日放浪形骸倒也不无不妥。日后切记注意你等身份。”
李云义大手一挥,将目光落在神采奕奕的鲁肃身上。
后者沉稳,少年老成,虽是第一次见到齐公这样的大人物,心中却无任何波澜。
“进来一叙。”
李云义迈动步子,进入厅堂,鲁肃紧随入内,一步步跟上,始终落在李云义身后数步的位置。
“你是淮南人?”
“小民是下邳国东城人。”
“东城原本是袁术治下,你可认识孙策周瑜?”
李云义明知故问,鲁肃未必认识孙策,但周瑜他是绝对认识的。他记得周瑜在担任居巢长的时候,就曾经问鲁肃借粮。可因缘际会,直到孙策死后,鲁肃才在周瑜推荐下,投靠孙权。
那是五年之后的事情。
现在孙策提前下了江东,周瑜也随之离开,跟长江北岸,几乎断绝联系,鲁肃居然投靠了自己!
“小民与周公瑾情同手足,前些日子,他还书信一封,请小民南下江东。然小民旧友刘子扬劝说小民参加齐公考校,微言大义。小民听后,茅塞顿开,故而北上。”
刘晔跟他是朋友?李云义错愕,倒是不记得这些细节。再一想刘晔也是淮南寿春地界的人,也回过味来。
两个人或许还真的是朋友。
“刘子扬现在是兖州布政使,他一封举荐信,比你考学更容易见的孤。你为何不让他举荐你?”李云义仍旧是明知故问。
他就是知道答案,才会孜孜不倦的询问鲁肃。这是个人才,不是江东那种小地方能够培养出来的能人。
鲁肃允文允武,能够治理地方,也能作为军师,更能坐镇一方。
最最最重要的还是,他对大汉没什么忠诚度,这样的人用着放心。
一个荀彧一个诸葛亮,就够心烦了。再多几个忠于大汉的,除了恶心自己,还能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