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下旬,都是李云义麾下军队,发饷银的日子。除了新军与虎字军每日三餐比普通军队多点肉食,再多点训练强度之外,其余诸军将士的待遇,基本上是一视同仁。
而在培养将士们忠心对象时,他虽然没有明确说出不需要效忠汉室皇帝,只需要效忠他李云义就行的话语,但他不仅学着后世人民子弟兵那样给军中安排政务,还每每在发饷银的时候,亲自将饷银与粮食过手,交到每一名将士手中。
即便耗时再久,他都会尽量坚持的。
正所谓权利不是来自上层,而是来自于下层。
李云义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将士们知道他们效忠的对象,还能堵绝贪污军饷的情况。
当然,现在他麾下的兵力还不算太多,也不过八万到十万之间,若是日后兵力又扩大了,那他就必须得另想办法了。
可即便如此,李云义也不会让任何有机会可以取代自己统率这支军队。
不管是筹练新军的教官,还是每一位独自领军在外的将领,整个军队只有他一个人拥有独一无二的号令权,没有谁可以违抗他的命令。
为了不让任何人可以取代自己的地位,他采用这样的方式,让任何人在这支军队里都无法挑战他的权威,从军队建立最开始就要确立这样的传统。
于是二月下旬的某天,李云义别出心裁的亲自来到了新军招募处,想亲眼看看选拔将卒的标准,有没有严格的按照自己的制定规则来选拔。
“明公,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虽然是上位者的标配,可凡事得有一个度,您也不需要太过于事事都关心吧?”陈群有些不解,并且拿出了一些,就连李云义听都没听说过的过劳累死的君王臣子举例。他觉得李云义作为青州刺史,只需要掌总坐镇中央就行,有些小事还是应该合理的派发给下属去做。
“诶,长文你不懂,细节决定成败。”
李云义酷酷的说了一句,便不再搭理陈群。
陈群无奈,也只能听之任之,自己则转身回去继续处理政事了。
偌大的一个青州依靠他与程昱、枣祗数人处理政务,还是有些够呛。
改天得找个机会,让明公多招募一些文人刀笔吏了。
“名字。”
“乐进,字文谦!”
“籍贯。”
“阳平郡卫国人士!”
“身高多少。”
“这俺没量过。”
征兵官被呛了一句,看着眼前人畜无害的壮汉,在心中估算了一下,便在纸上写到:“身高九尺有余。”
“今年多大了?”
“二十有三!”
乐进瓮声说道。
这边的动静吸引了李云义的注意,他一眼撇去,见一名快赶上姚明个头的壮汉正在登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此人看上去比蔡东还要强壮,再加上其身高优势,自己若是侧重培养一番,就算是个莽夫,也能变成和张飞一样的莽撞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