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久仰大名了。”
将枣祗与程昱迎进平原县县衙二堂,李云义朝程昱笑道。
后者面露惶恐,十分汗颜回道:“明公千万别折煞在下,在明公这样年少有为的使君面前,担不起‘程公’二字,再者在下还在您麾下效力,您还是唤我仲德为好。”
“唔,那我就收起客套,直奔主题了。”
李云义笑意一敛,正色道:“我愿表仲德为济南相,枣公为乐安郡太守,主掌二郡政事,推行屯田之策以安百姓,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什么?
此言一出,枣祗与程昱瞬间站起,后者更是为难道:“仲德时至今日寸功未立,位居北海郡郡丞便已有僭越不才之嫌,又怎敢窃据济南国国相之位?”
枣祗也连忙说道:“明公,乐安郡与平原郡您才刚刚从黄巾乱军的手中收复回来,正是百废待兴兴建屯田的重要时机,让在下去担任乐安郡太守,空会兼顾不暇,误了您的大事。”
“哎,两位切勿妄自菲薄。”李云义开口劝道:“二位在云义看来,皆有名士名臣之资,缺得并不是精力,而是舞台大小。”
“就拿仲德来说,昔日你只不过是东阿县一小小主簿,得到我的征辟之后,来到了北海郡充当了郡丞,不一样将北海郡管理的有声有色,秋收时还征收了五万石的粮食吗?”
程昱心说这不都是自己拾人牙慧,按照你规定的流程有条不紊的萧规曹随下去,得到的结果吗?
您为了夸赞我,想让自己兼任济南国国相之位,都做到了这份上,我还能说什么呢?
一时间,程昱只能微笑着颔首,算是默认了下来。
枣祗一见程昱都答应了,自己若是不答应,就有些不识抬举了,也只能无奈应下。
作为一心只想屯田的后政大家,枣祗是真不想当父母官。
但奈何拗不过李云义的大腿,谁让对方半年不到的时间,就从北海郡的太守,摇身一变,仅仅只有一步之遥,就能成为青州之主了呢。
“对了仲德,我想以你的名义写一封信寄向辽东,不知道合不合适。”
将正事安排下去后,李云义又想起了什么,眯着眼睛看向了程昱。
后者微微一愣,很快就推测出,对方是想要寄信给自己的恩人王烈,于是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点头答应道:“全凭明公之意。”
“那太好不过了。”李云义十分高兴,高兴之余他又沉吟了片刻,将自己接下来的大动作告诉了自己麾下仅有的两名谋士,想要听取一下这两位的意见。
枣祗听后,只是微微皱眉,似乎有些反感李云义接下来的行径,可程昱听后却眼前一亮,抚掌夸赞道:“明公,好计谋啊。”
“此计不禁可以让想要占我方便宜的袁本初大出血一番,还让他事后没办法找正当借口向明公发难。”
“不可谓不是一石二鸟之计!”
得到程昱的肯定后,李云义就更加放心了,将后方交给了这两位原始空中,对曹老板十分忠诚,且非常有能力的后政谋士大佬后,李云义终于放心老巢的安稳。
在第二天便召集六千新军以及三千郡兵,驱赶着一千多原冀州军精锐,现在确实己方降兵颜良所部,朝着清河国奔去。
因为颜良伤势的缘故,这一支千人的降兵由王元统率,一边充当向导,一边充当内应的走在了队伍的前二里处,惴惴不安的朝着清河国的灵县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