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伦一家,长久在河东郡里居住。所以,第五伦虽然是豪族大姓子弟,但很长一段时间,他老家京兆长陵县的亲友和过去的熟人,也都不知道,第五伦究竟是迁居到了哪里,到底是否健在。
多年以后,第五伦的老朋友兼上司鲜于褒,经过多方打听,才终于探听到了第五伦的消息。
得到第五伦的确切消息,鲜于褒心里,非常高兴,当即就把第五伦,推荐给了京兆尹阎兴。
京兆尹阎兴,与前任京兆尹鲜于褒的关系很好,十分信任鲜于褒的荐举,遂当即征召第五伦回到西京长安,任命第五伦,为西京长安的京兆掾(主簿,秘书)。
自此以后,第五伦就回到了西京长安任职京兆掾。
当时,西京长安管理铸钱的官吏,多耍奸弄巧,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京兆尹阎兴,看重欣赏京兆掾第五伦的公平正直、大公无私、秉公之法、不徇私情。
于是不久,京兆尹阎兴,又对第五伦,委以重任,任命第五伦,为京兆督铸钱椽,管理西京长安的市场。
第五伦任职京兆督铸钱椽以后,统一衡器,纠正斗斛,市场上再没有,大秤小斗这些弄虚作假,欺骗买主之事发生。
西京长安的官吏百姓,都欢悦叹服,称赞京兆督铸钱椽第五伦的治理有方。
京兆尹阎兴,对第五伦,更加欣赏看重。
当初,第五伦还在自己的家乡京兆长陵县,担任乡啬夫这个小吏之时,他每次与自己的同僚好友张硕等人一道,拜读汉皇帝刘秀的诏书,都深深地叹息说道:
“诸君:
建武皇帝真是一位非常圣明的君主啊!我只要能够,见建武皇帝陛下一面,当面陈述一次我的志向,便可以与建武皇帝陛下,商讨天下大事,决定我第五伦,一生的命运了。”
同僚的小吏朋友,都认为第五伦不自量力,喜欢自吹自擂,遂都七嘴八舌地出言,讥笑第五伦说道:
“第五伦啊,虽然你祖辈的家世显赫,但如今,时过境迁,凤凰落毛不如鸡。
你一个乡啬夫这样的小吏,要想见到至高无上的大汉皇帝,甚至说服皇帝听从你的建议,无异于痴人说梦,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啊!
平日里,你虽然能言善辩,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连说服,一个小小的州将,都无法办到。
即使你真的有幸,见到至高无上的君王,你的一口破嘴,怎么能够,说动万乘之君的皇帝呢?”
第五伦不以为忤,神态自若地回答自己的同僚小吏朋友说们道:
“诸君啊,你们不要小瞧我第五伦啊!这都是因为我第五伦,没有遇到知己,道不同,难与为谋的缘故啊!”
同僚的小吏朋友们,皆一边奚落嘲笑第五伦,一边大笑而散。唯有同僚好友张硕,更加钦佩不已,称赞第五伦道:
“第五伦啊,君子身处卑位穷地,而不改大丈夫本色,此之谓真君子也!我看好你啊!”
后来,京兆尹阎兴离职,第五伦也重新回到了长陵县乡里闲居,但卓有才干、清正廉洁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四乡。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第五伦时运转好,终于被乡里推举,以举孝廉(地方上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身份,补任淮阳王(刘延)的医工长(医疗长),深得淮阳王(刘延)信任。
不久,第五伦随同淮阳王(刘延)一道,到京都洛阳,去朝拜皇帝,终于得偿生平所愿,见到了刘秀。
刘秀下旨,召见淮阳王(刘延)以及所属官吏第五伦等人,当时就对第五伦的才华言谈,感到十分奇异。
刘秀当即对着淮阳王(刘延),赞扬其下属医工长第五伦道:
“淮阳王啊,你的这个医工长第五伦,谈吐不俗,才华卓著,有些卓尔不凡,与众不同啊!”
自此以后,第五伦给刘秀,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第五伦第二次以属官医工长的身份,随从淮阳王刘延一道,至京城洛阳,朝觐皇帝。
淮阳王刘延与淮阳王刘延的其他随从官属第五伦等人,再次一道受到了刘秀的接见。
其时,刘秀正为度田等问题遭遇阻挠而焦头烂额,渴望了解下层百姓心声。
再次见到第五伦等淮阳王刘延官属觐见以后,刘秀突然想起了两年前,与第五伦的第一次印象深刻的交谈。
于是,刘秀下旨,专门召见第五伦,向第五伦询问政事处理以及国家治理的看法。
一番初步交谈之后,刘秀越发感受到了第五伦对于理政的见识,十分高明,非同一般。
第五伦见皇帝赏识自己,心里也非常兴奋,趁机向刘秀,谈论了为政治民之道。
刘秀听了,大有同感,心里越发喜悦欣赏,大有与第五伦相见恨晚的感觉。
君臣谈到深夜,依然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