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甜饼

繁体版 简体版
一个小甜饼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十九回 诸权贵违法乱纪 第五伦清正严明

第十九回 诸权贵违法乱纪 第五伦清正严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时,汉朝廷虽然已经正式定都洛阳,但西京长安京兆依仗西汉,新莽旧都的优势,豪族大姓、达官贵人依然很多,且大多狂悖不法,无视朝廷法令,横行乡里,荼毒生灵,阻挠朝廷法令实施,小民百姓怨声载道,冤屈难伸,汉朝廷君臣,深以为忧。

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年末,刘秀下旨,调十分熟悉京兆情况的原京兆督铸钱椽(市朝廷秘书),现会稽郡郡守第五伦,回西京长安任职,代理京兆尹(代理长安市长)。

第五伦廉洁耿介,公平正直,执法严明,不徇私情。在代理京兆尹第五伦的治理下,西京长安,很快就得到了治理。

奸邪不轨之事,也很少发生,诉讼案件,大幅度减少,百姓逐渐安宁,安居乐业,百业兴旺,也不再有冤枉出现,恢复了昔日帝都的繁荣景象。

刘秀见西京长安,在短时间内,就很快得到了治理,十分满意欣赏,大力褒奖京兆尹第五伦。

第五伦,姓第五,名伦,字伯鱼,京兆长安长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第五伦的家族,还算十分有名的名门望族。第五伦的的祖先,是战国时代齐国的王族田氏。到了秦末,齐国等六国早已经灭亡,但田氏家族,依然是齐地,最有名最令朝廷忌惮的望族大姓。

于是,在西汉初年,汉朝廷就下令,迁徙齐地田氏家族,至西京长安的皇帝陵园守陵。当时,迁移的齐国王族田氏的户数很多,汉朝廷只好分批次,将田氏家族迁移。

第五伦的祖先,就以自己的田氏家族,迁徙的批次循序,第五次,来作为他们这个家族的姓氏,所以这一支田氏家族分支,就叫做第五家族了。

青少年之时,第五伦就以耿介正直,好义气,很有威望,而闻名乡里,被乡邻所称颂。

王莽末年,盗贼四起,京兆长陵县,也受到盗贼的侵袭。第五伦的宗族乡亲,为了在乱世求存,争着前去,依附第五伦,寻求第五伦的庇护,以此苟延性命。

于是,第五伦率领自己的第五家族,在地势险要之处,修筑了一座堡垒,用以自保。贼人前来侵扰第五家族堡寨之时,第五伦便率众,引弓持矛,坚守自卫。

先后有铜马军、赤眉军的军兵数十部,前来围攻第五伦家族坚守的堡垒,夺取粮食和财富,但都无法攻克第五家族的堡寨,一个个只好失望而归。第五伦以及第五家族男女老少,得以在乱世之中,保存了下来。

后来,战乱逐渐平息,天下逐渐统一,第五伦遂以第五家族营垒大首领的身份,去拜见当时的郡尹鲜于褒,请求汉朝廷的庇护。

京兆郡尹鲜于褒,见到第五伦后,认为第五伦品德高尚,才干非常杰出,很是与众不同,十分欣赏他。

于是,郡尹鲜于褒,征召第五伦,为自己部下的京兆属吏,对第五伦十分信任。

后来,郡尹鲜于褒,因任职时犯下的一些小过失,被降职为高唐县县令。

临行之时,京兆郡尹鲜于褒,握着第五伦的手,十分惋惜地向第五伦告别说道:

“第五伦啊,你的才华出众,我只恨与你相知,实在太晚了,不能够有机会,向朝廷推举你,心里感到非常遗憾难过啊!”

第五伦不以为意,急忙安慰京兆郡尹鲜于褒道:

“多谢大人赏识。金子总会发光的。说不定某一天,第五伦还会得到君王的赏识呢!”

京兆郡尹鲜于褒笑了笑说道:

“第五伦啊,你的才干卓绝,志向远大,怎么不会,有如此的际遇呢?”

第五伦见赏识自己的上司京兆郡尹鲜于褒离职,心里怅恨不已,怏怏不乐。

不久,第五伦也辞职回乡,继续担任京兆尹下属的长陵县县里的一个小吏,任乡里的啬夫。

第五伦担任乡啬夫这个小吏,依然恪尽职守,不因职位低微而看轻自己。他均平徭役,公正无私,调解乡里人的怨忿,很得乡里人的欢心和喜爱。

第五伦长久担任,乡里啬夫这样的小吏,一直得不到正常升迁,远大抱负难以实现,不免有些怅恨不已,常常对同僚叹息道:

“唉,诸君,我第五伦的品德和才干,不应该局限于乡里啬夫这样的小吏啊!长久担任乡里啬夫这样的小吏,大材小用,实在有些埋没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啊!”

第五伦逐渐谋生了退意。

同僚好友张硕,知道第五伦的志向,挽留第五伦道:

“第五伦龙一般的大才,不是长留浅滩之物,但生不逢时,其奈我何呢?乡里啬夫这个小吏职务,虽然不能够荣华富贵,但不至于挨饿受冻,怎么不满足呢?”

“张硕啊,我第五伦虽然生不逢时,岂能够就此庸庸碌碌一生,籍籍无名,老死床笫呢?”

于是,第五伦不顾同僚好友张硕的挽留,狠下心来,辞掉了乡里啬夫这个小吏职务,带着自己的家人,背井离乡,隐姓埋名,迁居到了河东郡一带居住。

第五伦出生于豪族大姓,生怕他人,认出自己,遭到嘲笑羞辱,辱没了家族门第,于是改名变姓,自称为王伯齐,在异地他乡,做做运盐、贩盐一类的小生意,维持一家老老小小的生计。

第五伦常常运盐、贩盐,来往于太原郡、上党郡之间。虽然身在异地他乡,第五伦依然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放纵自己。

载盐、贩盐之时,所过之处,第五伦常常要亲自把运盐马车牲畜的粪便,认真清扫干净以后,才肯离去。

所以,即使是在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这样的异地他乡,第五伦给别人的印象,也非常非常好,大家都称第五伦,为谨言慎行的“有道之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