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众臣想来,万一孙翊败了,有吕范在,也可收容败军,缓缓退回,不至于有大危。
孙翊看着张昭、朱治等臣拉着吕范在那里窃窃私语,就知道他们是在嘱咐吕范要好好看顾自己这个少主了。
一向性格刚强的吕范面对重臣的嘱托竟也都出现了架不住的感觉。
架不住嘱托的人太多。
孙翊又想起早上出城的时候,府中的家眷如吴氏,徐氏,大桥等人拉着他好一番说教。
说是凡事不可冲动,军中要多听吕子衡的,不要率性为之,吴氏说着说着还把吕范唤道府里,与他泪眼相对,叫他多多看顾少主。
大桥还给了孙翊一本她连夜整理出来的札记,里面记载的都是孙策在时每次征战归来对其说到的军中事情.....
孙翊的兄长孙权更是提出要代孙翊出征,孙翊听了他这个提议后,温言拒绝了,让他去,孙翊更加不放心。
回想起在府中的一切,又看着在场的众臣还在孜孜不倦的嘱咐吕范,孙翊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无论亲眷,还是大臣,都有一种关爱在默默温暖他,这些让孙翊的心变得更加强大。
他要亲征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穿越到这乱世,身为一个势力的主君,不通武略是一块很大的短板,甚至还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群雄割据,征战不休,孙翊的对手将来是刘表,是那魏武帝曹操,是那昭烈帝刘备。
将来与他们的战斗,可能每一场都会是生死大战。
孙翊可以任用贤才大将抵御对抗,但他身为主君,至少要对战事有着一个基准的判断,对战事大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而这个能力,难道是待在吴县,阅读那些文书就可以得到的吗。
如曹操、刘备等,他们创立基业的过程中,也都是亲自上阵,一刀一枪用血肉创立基业,曹操、刘备甚至有几次几乎命丧战场。
但在基业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继续披挂上阵。就是那刘表,虽说现在垂垂老矣,当年的他也是单骑平荆州的一代英杰。
孙翊要把握每一次机会,加紧锻炼出的自己的军事能力来,一主无武,累死三军,想想历史上的孙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呀。
还有就是,他想拥有超过孙策的威望,他想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