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共尉不介意的挥挥手:“函谷关易守难攻,如果有弩袍助阵,确实要轻松得多,你思维周密,不贪功冒进,我很满意。”
“多谢君侯。”接信松了一口气。想了想又接着说道:“不过,我还有一件事,想请君侯应允。”
看着韩信欲言又止的样子,共尉笑了:“你有什么话,就直说无妨。”
宛城,吕释之宽袍大袖,微闭着眼睛,轻松惬意的坐在大堂之上,李扭伏案急书,很快就写满了一支竹简。送到嘴边吹了吹,吹干了上面的墨迹,才轻起身,恭敬的送到吕释之的面前:“将军,军报写好了,请将军过目。”
吕释之接过竹简,仔细的看了一眼。笑了,眼睛弯成了一道月牙:“子旭,好书法。”
李班淡淡一笑,没有说话。他的书法是李斯亲传,李斯的书法传自荀子,渊源深厚,即使吕释之见多识广,也不能不赞一声。吕释之看完了竹简,点点头,把竹简递给李和:“很好,封上吧,立刻派人给君侯送去。”
“喏。”李桓应了一声,回到席上,用一支没写字的竹简覆在上面。细心的用绳子扎好,把绳头摁在槽中,填上青色的封泥,用书刀刮平,这才重新递给吕释之。吕释之取出腰间的印,用力的盖上了自己的印,满意的看了看。
“将军”李和咽了口唾沫。紧张的看着吕释之,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
“怎么了?”吕释之微笑不语,将封好的竹的交给他。
“这封军报这么紧急,一般人恐怕负担不了这个责任,不如”李托结结巴巴的说。
“不如由你去?”吕释之乐了。
见吕释之脸色不错,李桓胆子也大了起来:“属下正是此意,请将军许可。”
吕释之摸了摸下颌的胡须,没有说话。他倒不是担心李和的忠心。李托被俘之后确实不安份过一眸子。打伤护卫逃跑的事情就干过两次。要不是吕释之怜惜他年纪青青的是个人才,早把他干掉了。但是自从李斯被诛三族的消息传来,李托再也不逃跑了,他跪在吕释之面前痛哭零涕,希望吕释之能让他戴罪立功。吕释之多聪明的人,李永哪里要是戴罪立功,他是要亲手杀了赵高给李家一门老小报仇。李家被赵高杀了个精光,李永这种血气方网的年轻人不想报仇才怪呢。
可是共尉把这些秦军的降将一直安置在南阳,他有他的用意,昌释之不想打乱他的计”所以李托请求了几次,他都没有松口。
“我知道你想报仇,可是现在不行。等等再说吧。”昌释之还是像以往一样拒绝了。
“将军。”李桓跪倒在地,头上地上磕得咚咚直响,泣声道:“将军,我求你了。我李家大小数百口被赵高那个阉贼杀了个干干净净,只留下我
岗活干世,如果不能亲年报活在世上坏有什么秋咫六清将军应允属下,如若不然,属下只好一死以谢。”说着,拔出腰间的长剑。横在脖子上,含着看着吕释之。
吕释之皱了皱眉:“赵高又没死呢,你着什么急?”
“赵高现在是还没死,可是如果君侯入了关,他还能活吗?”李桓顾不得那么多了,大声说道:“再者。武安侯进入武关道已经多日,他随时可能入关,赵高要么投降。要么被杀,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我都不会再有机会亲手斩杀赵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将军应允。给我这个机会。我愿意用这条贱命来答谢将军的大恩大德。
吕释之沉吟不语,沉下了脸,他到不是考虑李托的报答,而是想起了刘季的入关。刘季跑得太快。共尉给他的急报到达宛城的时候,刘季已经入了关,他根本来不及阻挡刘季。更让他揪心的是,尾随刘季之后的李良等人一直接兵不动,既没有上前去监视刘季,又没有协助刘季。让人有些摸不清他们的用意。吕释之担心一旦刘季入了关,他将没法向共尉交待。刚刚写就的这份军报,就是他给共尉的解释,一方面希望共尉立刻做出补救措施,另一方面防止将来没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