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小俊,你那二十块钱哪来的?”
阮碧秀神情严肃地问道。
解英也望着柳俊,似乎对这个问题很是关注。
柳俊很随意地道:“我帮方文惕修收录机修电视机赚的。”
“你收他的钱了?”
阮碧秀有些吃惊。
“是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付出了劳动,理所当然要有报酬。社会主义不就是讲究按劳分配吗?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解英倒不在意这个,她在意的是柳俊真会修电视机。
“小俊,你……当真会修收录机,还会修电视机?”
“当真会修。我骗你们干嘛,这又不是什么难事。”
解英笑起来:“瞧把你能的。那我还真等你给我装台电视机。”
“一言为定。”
柳俊信誓旦旦,随即又嬉皮笑脸。
“不过你要请我吃雪糕,还有红烧肉。”
……
柳俊倒不是忽悠解英和老妈,早在十几天前,就已经分别给上海无线电四厂和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汇了一笔款子过去,邮购四个显像管和高压包等相关电视机配件。用的就是“利民维修服务部”的名义。
那时节,对于流通领域管制很严,但都是面上的事情,实际上有很多空子钻。最大的空子就在于大家思想都比较单纯,没意识到存在“利民服务部”这样需要购买显像管的私人单位,还以为是一个小型的集体企业。维修家用电器倒也用得着这些东西。
这大约也是柳俊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方文惕可是担足了心。直到显像管、高压包等配件平安抵达,他才长长松了口气。
这时候,二哥柳兆敏已经来到服务部,开始帮工生涯。柳俊和方文惕说好,包吃住,每月给他开二十元的工资。当然,面子上方文惕是老板,柳俊和柳兆敏都是帮工。主要是怕柳兆敏知道了柳俊也是老板之一,心里会有些不平衡。虽是自家兄弟,毕竟柳俊年纪太小。
这个事情,柳俊和老爸打过招呼,柳晋才并不反对。既然自己侄儿不是读书的料,学门手艺傍身也是好的。
早先回收了几台报废电视机,主要是显像管老化。新的显像管一到,柳俊马上动手换了上去。方文惕和柳兆敏在一旁打下手,跟着学点东西。柳兆敏人聪明,接受能力挺快,几天时间就能够干一些简单的拆卸和安装工作了。只是有一桩毛病,和方文惕一样听柳俊讲解理论知识就头痛。看来只有靠积累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