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酉时左右,姗姗来迟的北堂无介终于出现在了宾客面前。 “无介,你终于来了,再不来宾客都要走了。”北堂家二大爷北堂晖的二哥北堂无垢,亲自起来迎接北堂无介。 “嗯,不是说让两个孩子认祖归宗吗?是这两个孩子,要认在谁的名下?”北堂无介看了下在座的,并没有看到北堂晖和南宫琉璃。 奇怪,今日这个时候,这两人应该在着才对,怎么没有看到人。 “北堂晖的名下,晖儿那孩子已经和我们顺清楚了,只是刚才柯鹏师爷前来告知要等你来主持,所以我们迟迟没有举行。” 不然,他们也不会延误到这个时候,让宾客久等。明明这事情也不需要无介来的,他不来也没有关系。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北堂晖那小子,坚持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等北堂无介作出决定才能让孩子认祖归宗。 这倒是为难到他们了,北堂晖的很坚定,自然只能答应。 一个是北堂家少主,一个是北堂家的族长。他们这些退居的长老,也就出出面,主持主持公道而已。 “嗯,那北堂晖还有孩子的母亲呢?怎么不见来,莫不是这么大的事情,他们都不想参加,躲在屋里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 北堂无介看着被两个长老抱在怀里的两个孩子,忍住冲动。这是他亲生的孩儿,难道真的就要过继在他侄儿的名下不成? 不,既然他们不出现,那就说明他们给了自己机会,只要自己做出对的抉择,那么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不是吗? 他必须抓住这次机会,让孩子成为他的子嗣,给孩子的母亲一个名分。 “孩子是我的,自然只能在我的名下,至于孩子的母亲,我会给她一个交代。劳烦太长老给两个孩子洗礼,让两个孩子入了北堂家的族谱。” 太长老凝望着北堂无介,怀疑他话里的到底有几分真假,这两孩子究竟是谁的孩子?! “无介,这两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晖儿那小子的孩子成了你的,既然是你的孩子怎么不和我们说清楚。” 二爷斥责道,如今宾客满座,岂不是丢了北堂家的颜面。北堂家做这样的事情,连孩子的爹都没有弄清楚,这让他们怎么以后怎么有脸见人。 “这事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总之孩子确实是我的,这事北堂晖和孩子的母亲最为清楚。” 突然最怕的就是空气好安静,这些话自然是宾客听到了。 这就是让他们等的原因,原来是族长的孩子,怎么一开始没有说清楚,难不成这里头另有隐情不成? 只是这事儿毕竟是人家的家事,他们就是来做客的,观礼就是了。 “这事儿少不了孩子的母亲,晖儿是北堂家的人自然也是要去的。通知两人前往祠堂,我们也带着孩子走吧!” 于是,一行人从正厅来到了祠堂。一位长老两个用柳条和桃枝点水,给两孩子身上撒几点。 当是给他们的洗去之前在外受的磨难,进了北堂家,就有北堂家照拂,可以让他们一生无病无灾的。 接下来是鸣鞭炮,请出族谱。 太长老拿出族谱,请示祖先后,来到北堂无介身旁。 “无介,这事情确实你来解决的,不过今日既然是你的孩子,那你看是要我还是自己来。” 确定是北堂家的孩子就好就,至于孩子究竟是谁的,就不是他一个老头可以猜测的了。 “这事儿还要麻烦太长老,至于孩子的名字,就等孩子的母亲来了再说。”北堂无介一时也没有想到合适的,相信孩子的母亲应该会有个满意的满意的名字才是。 啥,这娶名字的事情还要等孩子的母亲? 不是吧?这么折腾有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啊!就算是四大家族,也不能如此任性至极啊! 整个北堂家可是其开五百桌左右,只是小小的认亲礼不知为何要请这么多,而且有人说不来不行。 还以为会这是非常热闹呢?没有想到连孩子父亲都没有确立清楚,而孩子的名字自然也是没有人考虑的。 众人也只有呵呵表示自己的心情了,北堂家的面子不给不行的。等吧,就算等到深夜还不是要等。 南宫琉璃和北堂晖自然在一旁等着,其实这一切都是他们设计好的,要是北堂无介没有来,那么他们就按原计划进行。 而北堂无介来了,并且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而且对南宫琉璃也有个交代,他们也就放心了。 两人来到了祠堂,众人等着孩子的母亲给孩子取一个名字。 “你就是孩子的母亲,无介说让你给孩子取一个名字,不知你可有何适的?”太长老到是没有见过两个孩子的母亲,不过这次一见到还是看的顺眼。 忍不住多在她身上停留就会儿,从来就没有听说有北堂家的子嗣流落在外的,而且还是北堂无介族长的子嗣,这小丫头想想也不简单。 这么多年,定是受了不少苦,无如何北堂家业不会亏待它的。 “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如好了,就是不知太长老认为好不好。男孩名叫南宫奚禹,女孩儿取名为南宫青灵。” 南宫琉璃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决定两个孩子的名字,北堂无介有这么好心,她才不行呢? 不过,这样一来到是外人看了也显得他对自己尊重了几分,对自己也算有了脸面。 “南宫不好,既然是我北堂家的孩子,自然是姓北堂。这两个名字可行,太长老麻烦你将孩子的名字记在族谱,从此以后他们就是我北堂家的子嗣。” 北堂无介到是有些喜欢这两个名字,他想这应该是所有人认为最好的结局,既然如此那他也是认为最好的结局了。 只待选个日子个那丫头成亲,从此以后他有妻子,有儿有女是有家室的人了。 “好,既然你们商量好了,那就这两个名字。来人,上笔墨。”太长老吩咐下人上那出毛笔和砚台。 不一会儿,下人拿出笔墨。研磨后,用毛笔蘸了点墨,递给太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