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皇宫内,在卫衍连续两日的放血喂药后,卫皇总算睁开了眼。
见到卫衍的那一刻,卫皇的眼里有些疲累,屏退了所有人,留下了卫衍。
卫皇看着酷似爱妃的卫衍有些感慨,卫衍的母亲死之前都没有等到自己把儿子寻来,现在寻来了,却还是要让他毫无背景地活在权势争斗中举步维艰。
卫皇微微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
“小衍,父皇很惭愧,让你在外漂泊这么久,回来却依旧得不到保护。我一向严厉对待子嗣,想学着对你慈祥些却每日被朝局弄得头大,总是对你发脾气。
我知道这几年你培养了自己的势力,我很欣慰,一直有在暗中支持,你的长兄离世后我心里就已经决定让你继位。”
说道这里,卫皇开始有些恨恨,已经有些松垮的脸凶恶的皱了起来:
“朕当真是希望自己没有生下卫湛,竟是让莫家有了辅君的妄想,明明朕已经立你为太子了,仍日日上奏让卫湛入主东宫!一个小儿,如何为政!”
卫皇越说越气,总归是自己斗不过莫家云云。
卫衍心里心知肚明,从六年前回到卫国,所有人都视自己为眼中钉,尤其是刚生下皇子得势的莫家,更是不死心地挑拨自己和皇室的血统。
即便证实了血统,在百姓心中,卫衍依旧是一个长在乡下的野孩子,即便继位也并不名正言顺,更得不到民心支持。
卫皇虽是真心待自己的,但却没有一次为自己站出来正过名,如此怯懦,难怪卫国会一直受内忧外患之困,连莫氏都能踩到脸上。对卫皇,卫衍更多的是无奈。
但是现如今连傅承瑾都来利用卫皇牵扯自己,或许真的不能再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了。
卫衍坐在床沿听着卫皇不停地讲着话,有时候人虽然懦弱,但是说起自己的委屈来,总是滔滔不绝,自己也只有好好听着的份儿。
卫衍端着药,一勺勺舀着药送进卫皇的嘴里。
突然,一抹黑色的身影从暗处而来,是卫衍的贴身侍卫。他缓缓走上前,向卫皇行过礼后向卫衍递了一封来自明音的飞鸽传书。
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任何行宫的消息了,卫衍有些急切地打开了纸条:
客栈遇刺薛小小中箭已无大碍
看到“薛小小中箭”,卫衍的心跳漏了一拍,看到“已无大碍”后,侥幸之余卫衍还是有些担心。
虽然卫皇已然醒了,但是莫家的事情已经不能再拖了,莫家仗着手长便处处让自己掣肘,只好想办法提前解决。
再加上卫国到行宫的路程,数数日子,自己怕是还有些日子才能见到薛小小,想到此,卫衍脸上的失落有些藏不住。
看到卫衍的情绪变化,卫皇大抵猜到是行宫路上出了什么变故,便顺水推舟地说道:
“小衍,文武大会要紧,关乎我卫国大运和百姓对你的支持。只要我还在位一天,莫氏就不敢对我怎么样,你且放心的去。”
卫衍点了点头便行礼退下。走出皇宫,卫衍没有急着回行宫,而是径直走向了丞相府。
卫衍回到卫国的这几年几乎所有朝中势力都倒向自己最小的弟弟卫湛,以及他母家莫氏的势力。
莫家世代为官,虽然官位并不大,但却编的一手世代忠良好故事,再加上莫家出了几位夫子,在百姓看来,莫家大约是辅佐君王最好的世家,所以更是支持卫湛继位。
唯有何老丞相,完全不管外面的声音如何,不畏莫家明里暗里的欺压,“愚忠”着嫡长子继承之旧法,自从卫衍回来后便一直支持着卫衍,让卫衍有了绝地反击的机会。
这几年卫衍一直没有什么大动作,暗里和何丞相联手,逐步瓦解了不少莫氏的细小产业,也不停地搜集莫氏欺压百姓的证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的态度,往往一瞬间就能倾倒。
卫衍此行准备和何丞相商量着提前所有的计划,在自己回到文武大会之前就送莫家一个美梦破灭。
卫国丞相府内,卫衍正坐在大厅里,和何丞相的商议已经进入尾声,此时屋子里只剩下了二人和丞相女儿何小妹,一切行动已然安排了下去。
这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要在今夜见分晓了。
卫衍心里也是隐隐有些紧张,毕竟提前了一些,还是会有一些风险的。
提前无非是需要牺牲一些人。何丞相虽然忠心辅佐,但说到底自己的心腹也就那么几个,现下提前行动,必然会牺牲掉很多自己的底牌。
这样的牺牲本来没有什么,辅佐君主万事为国,何丞相本就无所图。但此时看到正在小心翼翼斟茶的何小妹,突然心里就有了些想法。
何小妹是典型的江南女子,面容清丽,身材窈窕又温婉大方。何小妹之才情远近闻名,举手投足间也是万分优雅。
可惜,何丞相老来得女,夫人高龄生下小妹后猝然崩逝,留下小妹也从小身娇体弱。小妹的身体一直不见好,逐渐变成了何丞相的心疾。
此时看到何小妹看向太子殿下眼里露出的倾慕,何丞相叹了一口气,卫衍每每来到府里,自己的女儿总会急急地赶到,带着精致的妆发。
小女孩的心思,何丞相也不是不知道,卫衍英俊潇洒又是个侠义的人,如果能让小妹嫁入东宫跟着卫衍,不仅小妹会如愿,她的安危也能保证,说不定东宫里养着,身体也能慢慢恢复。
但卫衍大约天生就是个为君主的人,相处时间这么久,只谈事业不谈风月,在卫国这么久也不见他去过什么风月地,更没有见过任何女人出现在他身边。
何丞相大概能猜到,太子殿下不是早有心上人,就是个不会爱惜女子的人。不管是哪一样,对小妹都是无尽的伤害。
可何丞相终归是敌不过爱女心切,想在自己入土前再为女儿完成一个心愿。
最终何丞相还是开口道:
“太子殿下,老臣有一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