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也包含着太多恐惧、自责、无力、茫然......一场场心灵之上的生死考验。从抢救,到重建。”
黄玲提出一个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完整解释——
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它的出现,往往伴随士兵、战争。
但实际上。
超过九成以上的PTSD,与战争并无关系。
本质上,它是一种生理机制失调。
当我们需要面对一系列痛苦刺激,诸如亲友去世、受伤疾病、暴力或自然灾害。
会激活大脑特殊的反应状态。
在人们脱离危险之后,大部分人会在几周到几个月内恢复。
而难以摆脱的人,则可能患上PTSD。
潜伏期不定:可能立即发作,也可能潜伏多年,任何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持续期不定:短至一个月,长至多年。
症状体现在记忆闪回、焦虑、噩梦、抑郁、失去生活热情等状态。
核心症状:记忆闪回,又名闯入性记忆。
患者会因为受创时的相关人、事、物、地点,触发当时的恐慌情绪。
为避免记忆闪回,更多的患者将会出现回避反应。
患者将主动回避谈话、回忆、询问,不接触外界,拒绝愿意参加社会活动。
叶清寒怯弱地问,“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勇敢?”
黄玲给予了否定,“这是一种疾病,与勇敢无关。”
PTSD也被认作是一种器质性疾病。
它的病理原因,是大脑不能正常释放压力荷尔蒙,导致神经系统紊乱。
痛苦,并非来自脆弱。
所以,并不用为其感到羞耻。
PTSD,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
这也意味着,它也有相对应的诊疗手段。
黄玲希望病人如果发现自己有相关症状,一定及时去相关医院、精神科就诊,不要依赖自身克服,以免延误加重病情。
就拿这次的疫情来说,在初期医疗资源紧缺,很多人无法及时治疗,太多惨剧为江城这座城市刷新着新的悲伤、内疚、自责......
这,是自然的情绪反应,也是人之常情。
而在疫情之后,面对心理问题,积极改善情况,严重时寻找专业心理医生求助。
为此,社会各方渠道已逐渐正视,并开始支援灾后的心理重建。
这需要耐心!
更需要勇气!
疫情影响的不仅是个人心理。
还有集体心态。
这两个多月来,人们感受到的除了有疫情消息的紧张,还有舆论环境的转向,变得粗糙和粗暴。
松弛、柔软、幽默、宽容的成分被抽走了。